我國將啟動首個“文化和自然遺產日”系列活動
核心提示: 我國將啟動首個“文化和自然遺產日”系列活動
經國務院批準,自2017年起,每年6月第二個星期六設立為“文化和自然遺產日”。
5月12日,住房城鄉建設部召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新聞發布會,住建部城建司副司長章林偉在發布會上表示,今年是我國開展世界自然遺產事業30周年和風景名勝區事業35周年,“經國務院批準,自2017年起,每年6月第二個星期六設立為“文化和自然遺產日。”
“截至目前,我國世界遺產總數達到50項,總量位列世界第二;其中世界自然遺產11項,自然與文化雙遺產4項,文化遺產30項,文化景觀5項。”章林偉說。
據悉,國務院共批準設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44處、省級人民政府批準設立省級風景名勝區807處,兩者面積共達到21.4萬平方公里,占我國陸地總面積的2.23%。30多年來,我國世界自然遺產和風景名勝區事業相互融合、相互促進,成就顯著,也得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、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等國際組織和同行的高度贊譽。
2017年6月10日,我國首個“文化和自然遺產日”之系列活動將拉開帷幕。住房城鄉建設部將組織開展首個“文化和自然遺產日”啟動活動暨中國世界自然遺產推進會、中國世界遺產成就展、世界遺產專題展播、走進自然遺產地等10余項活動。
同時,要求各地結合實際組織開展科普講座、研究論壇、公益展覽、世界遺產進社區進校園等活動,宣傳我國文化和自然遺產事業的發展成就,進一步發揮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地、風景名勝區等在自然文化資源保護、惠及民生、審美啟智、精準扶貧的重要作用。
此外,住房城鄉建設部還組織74個世界遺產地和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積極參與到公益活動中,各向公眾提供500個免費體驗名額,總計37000個免費體驗者,自本月15日起可在中國風景名勝區協會官方網站上進行預約。
住建部有關負責人表示,此舉意在喚起和提升全社會關心、支持、參與遺產保護的意識,讓大家領略大中華的自然遺產的價值和內涵,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和文化繁榮發展。(尚陽、趙曉雯)
[責任編輯:彭揚]